体验世界单体最大北京城市图书馆,看到桌子的脑残设计,我不禁骂了一句:傻逼!
目录
位于通州区六环外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建成了,号称是吉尼斯单体面积第一的公共图书馆,7x24 小时对外开放。
push
单体第一与 7x24 小时开放,牛逼!看到这两个介绍,我就想去体验一下。体验之后,颇感失望。
失真的7x24
但其实不是真正的 7x24,只有一层入门处潞云筑是全天侯的。周二至周日,上午 10 点开始,里面才正式开放。
每天上午不到 10 点,内门门口的潞云筑就挤满了许多人。那些看到宣传来到这里体验的市民,不清楚状况,就一直在这里等。
人如果冷漠还不如用机器人
内门门口有个管锁的保安,今天有一位带俩孩子的大姐问他:“几点开门啊,师傅?”
师傅不理她。
后来,又等了一会,保安还和另一位读者吵了起来。
冷漠并不是保安的专利。
昨天,我想接点开水,体验一下在公共图书馆享用开水的服务,一般图书馆都有这个服务。
体验嘛,我肯定想把里面的服务 360 度无死角全尝试一遍。
我没找到地方,于是问一位工作人员:“麻烦,接开水的地方在哪里?”
有人可能会想,你自己找不到吗?
不要怀疑,你第一次也可能找不到,因为这里号称单体第一。
她头也没抬,就说了一句:“在厕所旁边。”就不理我了。
但是厕所在哪里,我也不知道啊。
咱也识趣,不再问她了。
后来遇到一个身上贴了“志愿者”标识的小伙子,小伙子给我指明了方向:“你往前走,再往右转就能看到。”
我后来想了想,大概明白了。
先前我第一次问的那个工作人员,她在低头整理图书,她是图书整理员,人家不负责问询。人家专注本职工作,不理睬咱是应该的。咱脸皮厚,主动问她,是咱的不是。
想到这里,我故意从书架上抽出来两本书。我未必真要看,但既然图书整理员喜欢整理,我就想增加一点她的工作量。
有人反对超市、高场等公共场所服务 AI 化,我倒觉得机器比人要好。我更愿意去只有机器人提供服务的超市,公共图书馆全换成机器人我也不介意。
有人说这是为了提升就业!
没有必要为了给人提供就业岗位,就降低使用者的体验,这是不公平的。如果非要如此,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外面增加一类迎宾职业,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只在外面迎来送往就可以了,里面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。
插座的脑残设计
目前馆内设施还没有全部开放。
2 层是关闭的。1 至 3 层略有装修余味。有一些封闭的桌面设施,打开板子气味会更加浓烈。
有可以给笔记本电脑供电的电源插座,桌子上有这样的设计。阶梯阅读区有布线,但插座还没有装上。阅览区的桌子大部分都已经安装了插座,但设计有点脑残。
设计人员在桌子中间挖了一个正方形大洞,距离两个桌边的距离已经不多了。这个距离,勉强可以放一本书或一个小尺寸的笔记本电脑。
将板子掀起来,底下是一排插座。看到这排插座,我不禁骂了一句:“设计师真傻逼!”
明明只用一个长方形的盖板就可以满足需求,为什么要挖一个正方形的洞?
这设计师是对正方形有执念吗?单体图书馆从上空看是正方形的,所以这里面桌子上的洞也必须是正方形的?
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伟大的设计!
在桌子上开洞,方便使用电源,我最喜欢下面这样的设计:嵌入式。如果提供者再细心一些,可以同时提供多个三插、两插的位置,及 USB、Type-C 充电的小插口。
如果怕落尘,还可以采用下面这种带滑盖的设计。不用的时候盖上,防尘;擦拭打扫的时候,也可以盖上,避免电器粘水。
但从简洁上考虑,我还是觉得前面与桌面平齐的嵌入式插座最实用。
让人憋屈的静音舱
这个图书馆有两个静音舱。
静音舱是全封闭的,里面是桌子、凳子和插座。昨天我来的时候,看到有人使用且用了一天,羡慕不已。当时我就想,那小子可能是一个自闭症患者。
今天我赶了个早,抢占了一个静音舱。
刚进去,放好电脑,插上电,还没有两分钟,一个保安来了。
“读者,这个地方你不能用,请你出来!”
我一下就火了。
“为什么别人能用,我不能用?”
保安说:“这里主要是给读者打电话用的。”
我说:“这个小间里,有桌子、有凳子、有插座,一看就是就是给读者用电脑使的。
如果是给读者打电话用的?那上面应该写「电话舱」,为什么写「静音舱」呢?”
……
保安跟我前后扯皮了几分钟,他坚持说,这个小间就是给读者打电话用的。
因为单体图书馆很大,有读者要接电话,不方便跑到馆外接,于是安排了这个静音舱。
唉,这个理由我是认可的。
最近我和他达成一致:“如果有读进要进来打电话,我把小间让出来,我离开。”
保安临走时,我有点不大高兴,我对他说:
“这个图书馆号称 7x24,其实不是,只有门口潞云筑一小块区域是 7x24 小时,主体空间到 10 点才开门。
你能不能跟你领导反应一下这个开门时间的问题?
普通图书馆是 8 点半开门,你们这里 10 点开门太晚了,能不能提前?”
保安没说给我反应,他走了。
没过几分钟,又来了一位男工作人员。
他讲的话,和前面保安讲的内容大概相同,毫无新意。
看来保安并没有替我反应开门时间的问题,他大概是反应了有一位刺头读者在静音舱懒着不肯出来,所以请领导来处理了。
我对男工作人员讲了同样的疑问,然后提到了管理规范:
“如果这个静音舱是打电话用的,那请你们公开张贴一个静音舱的使用规范,明确该表彰舱的使用要求及使用办法。
昨天我明明看到有人使用了,今天我就想来体验一下。
现在我刚体验上,你们就让我出去。一人来讲了不行,马上又来一人,你们这是要干什么?”
男工作人员走了。
最后又来了一位胖大姐,她也是工作人员。
她大概和我讲了同样的意思,和前面两位相同。
说实话,早知道他们这样车轮战耗我时间,我宁肯一开始二话不说,收拾东西直接滚出去!
胖姐很能聊,她还聊到图书馆 2 层将要开放会议室,充许读者进行预约,在里面开会、录制视频都可以。
我问她:“怎么预约?有网址没有?还是打电话?具体什么时间开放?”
这些问题她都说不上来,说要等领导通知。
她建议我:“您如果想录视频,可以去一些写字楼里面找一找,有一些孵化器提供的地方,既可以开视频会议,又可以录制视频,很方便。”
我问她:“那地方不要钱吗?”
她语塞:“那……是要钱。不要钱的就我们这里。”
谈话进行到这里,半小时都已经过去了,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。
胖姐坚持昨天贴过一个静音舱使用规范,但不知道被谁撕去了。
舱门上一点胶水的痕迹都没有,我觉得她在撒谎!
关于静音舱的使用,他们根本就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。
关于静音舱的设计及用途,他们也是糊涂的。
现代图书馆,读者有接打电话的需求,也有出声朗读、录制视频的需求,这两点目前在这个新馆并没有很好得到满足。
从静音舱的设计来看,有桌、有椅、有插座,连有线网络接口都有。
这样的设计,应该是给有语音、视频录制需求的读者使用的,说明了也就是给像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准备的。
但是,在试运营过程中,他们发现,馆中有不少读者接打电话。
而单体最大的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很难,馆中甚至都有人举着一个“保持安静”的牌子左右来回巡走。
在这种情况下,于是他们想把静音舱用作临时接打电话的地方。
正如我对他们讲的:“不如就把「静音舱」改为「电话舱」,把这里面的桌椅设施都拆掉,把插座堵死。
外面再贴一个使用说明:只限接打电话使用,每人每次限用 10 分钟!
怎么解决?
我并非一定要霸占静音舱!
只是明明昨天我看到别人一直在用,而今天我不能使用,我感到很不舒服,特别是在静音舱并没有公开张贴一个使用规范的情况下。
我感觉我被他们针对了!
读者有远程会议、音频录制、视频录制、接打电话等需要发声的需求,怎么解决这些需求呢?
我看了一下这个静音舱,左右不过 2.2 个平方,按占用的空间算,大概是外面公共区域两个读者位的大小。
我觉得在设计上,完全可以多设计一些这样的静音舱。对于这样一个吉尼斯单体最大的图书馆,每个方向面设计 25 间,四面有 100 间应该就够用了。而且从空间上论,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这样的设计。
有人可能会想,人人都想用静音舱怎么办?
这个问题貌似只能是:先到先得。
静音舱数量多了以后(例如达到了 100 个),我相信每天真正想进静音舱的人,并不会达到 100 个。
在一个封闭的小空间里,呆久了会觉得憋屈和压抑。
正常情况下,录一个视频,开一个远程会议,2 个小时足够了。2 个小时后使用者自己就会从里面出来。
大概从 10 点开始,我在静音舱里待到 12 点,大概待了 2 小时,我就已经想出去了。说实话,如果不录视频、不开远程会议,在静音舱里待着,并没有在外面公共区域舒服。
但是,刚刚从 10 点到 10 点半,接连有三个工作人员要请我出去,我怎么可以这么快就出去呢?
我一定要坚持到 12 点半!我至少要在里面待够两小时!
如果没有他们的一再要求,没有浪费我半小时的时间,我在里面连准备+录制,花一个小时就能录完教学视频,待到 11 点就能出来了。
他们以“请我出去”为名,生生将我多困在舱里一个半小时。
就餐
一层还为读者提供了临时就餐区,读者可以从网上点外卖,从门口拿进来,在这个区域就餐。
但是你也不要对此抱太美好的幻想,因为饭点人很多,你根本就抢不到一个座位。
回顾
总体来讲,比普通图书馆要好。但是,无论从硬件实施,还是从运营管理上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称不上是现代化国际大图书馆,远远没有达到让读者可以竖起大指哥的程度。目前这个阶段,还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宣传,牛皮吹得越大,人来了之后失望越大。
补充
馆中随处可见的静字,及举“静”人士。
馆中并非只有两个静音舱,大概是每个角有两个,可能一定有八字。在下面这个舱中,里面一直有人。TNND,再次感觉被针对了,为什么我在舱里待 10 分钟,就有工作人员请我出来?
这是一棵树。
看大家是什么使用的,大概两个座位坐一个人。
这种设计也有一个优点:节省木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