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🔰 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学习笔记

🕒 Published at:

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学习笔记

| 演讲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?现场由听众提需求吧

Stay hungry, Stay foolish!

没有想到,流传已久的乔布斯斯坦福毕业演讲,却是他精心准备至少好几天的结果,尽管他当时已经是一位富有现场演讲经验的老手了。

这篇充电平台创立之初发布的小专栏,确实非常非常有价值。题目虽然是《如何做好一篇技术演讲》,但是却也适用于写作等其它需要做内容输出的地方。

概括来讲,这篇内容主要讲了三部分:

  1. 精心准备内容;
  2. 做刻意练习,精益求精;
  3. 调整好心理状态。

在第一部分,作者还拿研发的工程环节与演讲做了类比,在公司研发软件,软件上线之前会有需求评审、研发、提测、回归测试等多个环节,演讲也是如此,如果把最终演讲比作软件上线,那上线之前是有许多事要做的。这个类比很形象,程序员看了马上就会心领神会,会心一笑。

但是针对技术演讲,我还想做一点适用于自己的修改,关于第一部分,我设想的理想环节是这样的:

image-20210314204206247
  1. 我是谁。自我介绍,我是谁,简单有礼貌。
  2. 讲什么。今天准备分享什么?它与前后节分享,有什么逻辑关系?特别是与上一节的分享有什么关系?
  3. 是什么。现场做一个软件演示,让听众直接感受到软件的运行效果。
  4. 啥原理。开始启发听众,它是怎么工作的,它的工作机制是怎么样的,它背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样子的,以此引导听众思考,激发听众的好奇心。
  5. 讲代码。打开代码,细致讲解代码是如何编写的,是如何工作的,解释给程序员听。
  6. 撸代码。既然了解了工作原理,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做一个小实验吧。现场提出一个小需求,现场写代码,演示如何完成,最后展示劳动成果。当然了,如果这个需求是由现场听众提出来的,效果会更好。
  7. 咋运行。告诉听众,如果他拿了这套代码,如何在本地运行起来,有哪些需要注意的。
  8. 有啥用。和读者畅谈一下,这个软件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,未来它能干什么事情,我们对它还能做什么修改?
  9. 做总结。对今天的主题再做一个回顾,总结一下本次演讲的核心价值。如果有可能,对下期的内容做一个预告。

你觉得怎么样?对我提出的现场由听众提需求,现场编码展示这个设计,是不是觉得很刺激,很fashion?只要能完成这个环节,我相信每个程序员听众都会抑制不了马上躬身编码的冲动的。

| 怎样有效避免演讲前的紧张情绪?演讲四要素和一核三言

先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真实的小故事。我在充电平台录课,最初几次每次来了以后,我都不上楼,不进录音棚,都是先在楼下徘徊近一个小时再上去。干嘛呢?就是备稿,我要把那个逐字稿,一个字一个字的反复默诵,反复推敲和修改,直到我完全对它们轻车熟路。而在此之前,我已经在出租车上默诵了近一个小时了。即便如此,我对自己的录课表现仍然不满意,我觉得还是能看出很多紧张情绪,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。但对我这个一向不爱说话的人来讲,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。

这一篇是继《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》第一篇之后的,一个关于克服演讲前紧张情绪的一个内容小分支。

概括一下,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:一、对演讲建立客观认知,二、客观地对待演讲四要素。做好对这两部分内容的了解,再加一点点刻意练习,就可以克服紧张心理了。

1,对演讲建立客观认知

这里有两个小分支必须明确。

1.1,紧张是人源自基因的天性

许多演讲大佬也会紧张,比如乔布斯在参加斯坦福毕业演讲之前,前几天仍在紧张地备稿,为此甚至肠胃因紧张翻江倒海。还有英国伟大的首相丘吉尔,在演讲前,还在车里自言自语地备稿。

了解这些伟大人物他们也会紧张,他们成名以后也仍然会积极的备稿,对降低我们的紧张情绪,在认知上是十分有效的。如果不经过刻意练习,我们大多数人的演讲水平都是差不多的。

1.2,演讲前三分钟很关键

如果能够平稳的度过正式演讲的前三分钟,接下来我们基本就不会紧张了。紧张不但是一种情绪,它也会伴随着我们体内血液流动加快、呼吸急促等在内许多生命特征并发出来。

克服了最初的三分钟,之后就平稳了。在开始的这三分钟,我们可以用一个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,加一段背得滚瓜烂熟的课程介绍,再加一点其它内容,将这三分钟「对付」过去。

2、客观的对待演讲四要素

演讲四要素包括:听众、内容、道具和演讲者自己。

image-20210314204439176

2.1,先说听众

技术演讲,如果三分钟不能吸引听众的兴趣,可能听众马上就要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了。在线下脱口秀现场,一个脱口秀演员,如果30秒不能让观众发笑,可能大家都要吹口哨了。

要充分了解我们的群众是谁,他们普遍有什么需求?如果我们的听众是聋哑人,那么我们用声音演讲还合适吗,想来我们更应该用手语。

想想看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大学生,或者我们面对的是一帮企事业领导,我们的演讲会怎么样,不同的听众对象都会影响我们演讲的内容以及所用的口吻。

简单对听众做一些了解,就可以让我们现场更加胸有成竹。如果我们的听众都是小学生,我们又有什么好紧张的呢?

2.2,再说内容

内容很重要,有三点值得注意。

2.2.1,一核三点

听众在听完我们的演讲以后,我们希望他用怎样的一句话,向别人介绍我们这场演讲呢?

这句话就是我们本次演讲的核心价值。核心价值是我们克服心理紧张的底气。

有了这个核心以后,我们再拓展出三个问题:

第1个,它的原理是什么?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?

第2个,它在我们生产生活中,有什么用处和作用?这一点可以明确听众如何省时省钱的价值,可以促进他们给我们打好评。

第3点,我们是怎么做到的?如果听众也想使用,他们应该怎么做?

将这三个点,还有一句话核心讲清楚,相信演讲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。这就是一核三点

2.2.2,PPT 记住要多图少字

PPT切忌堆砌很多文字,要多图少字,一图胜千言。

2.3,道具

包括PPT在内,舞台、提词器这些都可以算作道具。

2.4,最后说一下演讲者

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要多做正式演讲前的练习,不要让正式演讲成为第一次

其次,在练习上要注重仪式感。例如用手机录音,然后回放,找出自己在语言上的弱点。还可以架起摄像机,正式给自己录一下,看看自己的表现。这些仪式感可以让我们提起精神,更加有现场感,排练效果更好。

如果我们不将正式演讲作为第一次,那么我们还可能会讲很多次;反过来,如果是第一次的话,那么它可能就是最后一次。

以下是原内容的目录,供参考:

一、紧张情绪并不可怕

二、演讲之前要知己知彼

三、演讲内容要有价值

四、适可而止,不可贪多

五、PPT 只是配角

六、别让正式演讲是你的第一次

七、把握好最初的五分钟

| 如何在演讲中讲个好故事?

这篇内容的标题将我迷惑了,标题说“如何讲个好故事”,但其实它并不是单纯讲「如何讲故事」的,没有那么简单,这篇内容整体上讲了如何做好一场故事性的技术演讲。

先说一个讲故事的故事吧。

白岩松的搞疫故事

我们都知道白岩松是央视著名主持人,有一次他在湖畔大学讲课,分享的主题就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,他的故事是这样讲的:

疫情期间,我们是全国最早统计新冠死亡率的。

通过对比死亡数据我们发现,武汉的死亡率比整个湖北省要高,整个湖北省又比全中国高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为此我们采访了杭州的李兰娟院士,她说:“在武汉,是一群病人等着一个医生;而在武汉以外,是一群医生扑向一个病人”。我们听到这个答案以后,非常振奋,对抗疫这件事情一下子变得有信心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说死亡率只和医护人员的多寡有关系的话,那我们只需要加派人手就可以了。

于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,咱们国家增派了4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。到5月份,武汉抗疫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,武汉的水上花园都全面开放给游客了。而与此同时,西方某些国家虽然一直号称群体免疫,不限自由,但其实一直都没有真正得到过「水上花园」这样的自由。

好吧,现在白岩松讲故事的这个故事讲完了,在他这个故事当中有哪几部分呢,我们看一下:

  • 第一部分,抛出问题。只有一句话,这句话就是“我们是全国最先统计新冠死亡率的”,这句话要勾起听众的好奇心。

  • 第二部分,分析问题。媒体人通过现象看本质,提炼出事实,发现从武汉到湖北,再到全国,死亡率是依次降低的。这个分析要有理有据,要进一步抓住读者的好奇心。

  • 第三部分,给出方案。这部分借助权威人士李兰娟院士的回答,给出前面疑问的答案,并且从逻辑上给出合理降低死亡率的方案。

  • 第四部分,亮出结果。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,陈述事实,对比中外,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。

这四个部分,可能你已经发现了,就是上面的四个小段落,它们就像三段悬索桥的四个桥堆儿一样,是一个挨着一个。所以你看,记不住故事的结构没有关系,只要记住了白岩松的这个抗疫故事,然后照葫芦画瓢填内容就可以了。

image-20210315120306512

“切西瓜式”等技巧

对于怎么讲故事,在这篇内容中作者也有讲。但是绝不仅仅是只讲了这一点。

现场的灯光,舞台,大屏幕,和舞台边缘的提词器,还有我们的PPT,这些都可以算作是道具。

在演讲过程中,演讲者很忌讳回头看背后的大屏幕。这会让听众感觉这个演讲者不自信。其实可以看舞台下方的小屏幕,大屏幕看不看是无所谓的。

还有演讲的PPT要简洁、大方、风格一致,但是也要避免由此造成的呆滞,最好要有一点点跳跃,一点点装饰动画。

文中还提到了演讲者的仪表和姿势。穿着最好是牛仔裤+体恤,这是标准的乔布斯式,大家对这个形象其实已经很认可了。

还有就是手势。手掌与地面垂直,做切西瓜状,这是最简单的,也是最适合绝大多数人的演讲手势。伟人一般用的,是一种从内向外横扫一切的手势,这不符合一般演讲者的身份。德拉克洛瓦名作《自由引导人民》里面的自由女神,右手高高举起旗帜,这种姿势也不可取。还有攥紧拳头,从下往上捶击,这是工人罢工的姿势,也不足取。相比之下,只有经典的切西瓜式最合适,谦逊内敛,落落大方,适用性也最强。

还有开头那一句话对我印象也很深刻:“不管演讲今天多么重要,未来只会变得更加重要”。所以我们要学习做演讲,特别是学习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做好一场演讲。

| 如何把你的观点深深地刻在别人的脑海中?

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,把话讲清楚、表达清晰,只是方便我们更容易被理解,但并不能让我们的观点深深的印在听众脑海中,除了理解之外,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有细节。

神经元是人类思考的物质基础

白岩松在一次关于如何讲故事的演讲中,讲过讲故事就是要见人见细节。见人,就是要露脸,方便我们共情,因为大家都是人类嘛。见细节,是方便我们将未知的东西,与已知的东西建立直链接,特别是与具象的东西产生连接,而且是链接的越多越好。

我们人类的大脑,是由一个一个的神经元组成的,神经元之间靠树突连接。一个人他的神经元多,并不代表他一定聪明;相反,起决定性作用的,在于神经元之间的树突连接是不是很多。

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,大脑都是一片空白的。现实世界中的具象,会首先进入我们的大脑,然后我们通过生活实践,在这个具象的基础之上,又建立了抽象的概念系统。

具象是抽象的根基。任何抽象的东西,其实都很难直接被我们大多数人记住。而那些能够与具体的事物联系、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,反而可以很快被我们记住。这就是白岩松说的讲故事要见细节。

还有在网文小说创作中,讲究三个字代入感。什么样的文字才容易产生代入感呢?就是要见人见细节,文字要让人能产生情感共鸣,同时有足够的细节描述,可以让人从抽象的文字中,联想到现实的生活场景中去。

画面与故事的定义是什么呢?

在这篇文字中,作者有这样一个定义。

“凡是能让人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的话语或文字就是故事。”

这个定义我觉得有失偏颇。凡是能让人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的话语或文字,应该是画面,而不是故事。故事是需要有情节的,情节是需要有起伏的,故事应该是由一个个画面组成的。

前面一篇中我们提到如何讲好一个故事,一共有三大段四个墩点:

  • 提出问题
  • 分析问题
  • 解决问题
  • 亮出结果。

这是对于技术性演讲而言,如果换成是写网文小说,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:

  • 给主角创造麻烦
  • 继而麻烦让主角不得不行动
  • 紧接着主角开始分析麻烦,继而尝试解决
  • 最后是解决麻烦

怎么才能写出故事画面感

前面提到,只有具象化的东西,才更容易让人记住。在这篇文章中,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哪些是有画面性的东西。这一点很重要,我原来就忽视了这一点。我原来以为的那些「具象」内容,其实对读者来说读起来很痛苦。引用文中的原例:

“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个庙……”是故事画面,“让用户脸上带着微笑离开”是故事画面。

而“自然环境中的宗教聚集地”不是故事画面,“一流的用户服务”不是故事画面,“吸烟有害健康”也不是故事画面。

对比一下前后,这些例子它们有什么区别呢?前面的例子,它不容易让听众想象出画面,它们都是抽象的,要么是概念,要么是判断,要么是推理。而后面的例子,都比较容易让人想到一个具体的物体或者是动作。

面向听众演讲

在这里面还有一点,就是能不能联想到具象的物体,跟听众也是有关系的。所以我们的演讲一定要考虑我们的听众是谁。这个要素很重要。

例如在技术性演讲中,我们要讲给谁听,这很重要。有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认为,那些HTTP网络请求协议,那些基本的「变量」、「函数」这些概念,在听众脑海中已是常识。但其实不是这样的,只是对于程序员来讲,如果他只是一个初学者,他还没有这些基本概念,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。他甚至可能以为,写代码就像写小说一样,想一想,代码就可以自动运行了。

这一点最近我深有体会,我觉得这是在技术性演讲中特别需要注意的。我们讲的常识,其实都是有一个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的。在哪个群体中,在哪个时代讲, 听众的常识都是不一样的。

刻意增加幽默

除了让内容具象化,还有一个很高级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让读者接受我们的观点,它就是幽默。这篇文字的评论区有一位读者贴了一个经典案例:

9月4日晚,无业游民张某,约网友刘某到自己的出租屋喝酒。期间,刘某感叹有钱人太多,张某随即表示“不如出去弄点钱”,刘某随即响应。解放路的监视探头显示,9月5号凌晨5时16分许,他们的早餐摊支起来了。

这个例子里面是有反转的,最后一句里面藏着一个小幽默。这样的段子,可以让我们的演讲氛围更加轻松,让我们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。但是还是不能被观众轻易的记住,如果想让我们的观点深深的印在听众脑海中,还是要想办法将我们讲的内容,与读者的生活,与具体的事物尽量联系起来。

这里面就有一个矛盾。我们讲的内容读者都知道,读者会认为没有意思;如果完全不知道,又会让他觉得索然无味,很难理解与记住。所以,我们需要将那些听众不知道的、不了解的、未知的东西,与他们已知的东西拼命的联系起来,特别是与他们已知的具象的东西连接起来,这样才可以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。

| 演讲中的肢体语言管理和声音控制有哪些门道?

这篇内容洋洋洒洒,妙趣横生,特别是前半部分。但是读了以后,感觉没有什么用,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。因为内容没有刻意与具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,估计过不了多久我们也就全部忘掉了。

关于手势,对于大多数人来讲,最简单的还是切西瓜式。这也符合文章所讲的激情面和真实面,基本符合。

关于声调,这个就很难把握了。一场好的演讲,绝不是演讲者本人的独角戏,肯定是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完成的,就像演讲者带着听众一起跳舞一样。

好的演讲者懂得与他的听众保持「交流」,脱口秀演员管这个叫做节奏。具体怎么把握这个节奏,我也不知道,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多练习,并且是现场练习,在现场演讲时要注意和观众进行「交流」。

神枪手是拿子弹喂出来的,相信演讲高手也是通过一场一场的演讲历练起来的。

| 8 个技巧,帮你做一场漂亮的技术大会演讲

读了这篇文章受益匪浅,干货很多,我最大的感受是三个字:工程化。

所谓工程化,就是让整个演讲变成像程序一样,像可控的代码一样执行;使每个环节,都有可以遵循的公式,应用这些公式,甚至即使是机器人,也可以代替我们完成任务。关于工程化的具体想法,稍后在总结中细说。

开场公式

作者的这个开场就很好:

大家好,我是来自 58 到家的架构师沈剑(这一句点名了演讲的公司、职位和姓名)。 我在百度、58 同城有过多年的架构工作经验(这一句就是吹吹牛,增强信服力)。 接下来我会和大家介绍 58 到家订单中心的架构演进细节(这个就是内容介绍了)。

一共分为三部分,大约100个字。根据这个内容,我们可以抽离出这样一个开场公式:

大家好,我是来自某某公司某职业岗位某某。 我在某某公司某某单位做过多年某某项工作,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,曾获得过什么奖项。 接下来我和大家探讨一个什么主题

只要按照这个公式,把空填好了,背熟了,开场时最紧张的第一个1分钟,就可以轻松得迈过去了。

如何组织内容

这个话题已在前面多篇内容已经涉及到了,概括起来公式就是:

  • 提出问题
  • 分析问题
  • 解决问题
  • 提炼总结

这是讲故事的内容结构,对应这篇内容中的“问题缘起 - 方案 - 优化方案 - 总结”,结构是类似的,只是叫法不一样。另外参考网文小说的写法,在“提出-分析-解决”这个环节,可以多次循环,让演讲略有波折。

如何组织PPT内容

我写PPT属于小学水平,一直用写书的思维去写PPT,其实这是不对的。

PPT是画面,我们更应该用画画的思维去创造它。幻灯片呈现给听众的是一张画,不要期望听众看这张幻灯片就能明白我们讲什么。PPT只是配角,演讲者才是主角。看PPT就明白了,还要我们演讲者干什么呢?

文章中作者举的对比例子就很好,概括一下有以下规律可循:

  1. 不要用1234这样的横向列表,要用没有数字的、有图标的纵向列表
  2. 不要用单一的白色背景,要用其它颜色,在一个页面上要争取用多个色块
  3. 多使用简洁的图标,少使用文字

不要想让听众通过幻灯片上的文字就明白我们的逻辑。事实上看起来有没有逻辑貌似不重要,整体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才重要,毕竟PPT只是一个道具嘛。

附优秀的PPT示例:

imgimg

不好的示例是这样的:

img

以前我就经常写这样的PPT。有图、有列表,看似很清晰很完备,其实很糟糕。

如何把握好演讲时间

或者说如何把握好演讲的节奏。读完以后我的想法是这样的:

  • 根据演讲时长准备内容,每张PPT控制在5分钟,一个45分钟的演讲,我们只需要准备不超过10页的PPT就可以了。
  • 将每张PPT里的料点,提炼成一个段子或一个对比句子,演讲时只要保证这个段子没有忘记就成功一半了。
  • 其它内容,幻灯片之间的衔接,段子之间的跳跃,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发挥,适当加一些“水”话进去。

如果时间紧张了,就把水分挤一挤;如果前面讲快了,后面就适当多放些水。

收尾的公式

通常一个演讲最终只有10%听众是记住的。在最后时刻,把自己的一核三点重审一下,这里为了效果好,我觉得有三点需要注意:

  1. 总结尽量用段子包装一下
  2. 尽量与生活的具象事物联系起来,像切西瓜式这个描述,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抽象与具象的联系
  3. 最好有一些或一个「专有名词」,这些名词是只有听了前面的演讲才能明白的,这个地方的例子还可以举「切西瓜式」

问答环节的公式

这个环节作者分享的三个话术都十分实用,也是应对三种情况的公式。

1. 遇到挑战者

我们可以说:“今天分享的只是我们自己的实践,解决方案有很多,相信在不同场景、不同需求下会各有优缺点吧~”,然后回答下一位的问题。

2. 不能100% Get到提问者的点

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:“这位朋友要问的是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呢…”,然后转向这个问题的现场分析与解答。

3. 遇到一个不能回答或难于问答的问题

原因可能有很多,但有些问题就是不方便在公众场合回答。

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:”这是个好问题,但很难用一两话讲清楚,感兴趣的话我们线下交流。”

总结一下,上面这三个话术都是在打太极。社会人,公众场合还是以和为贵。许多时候听众提问,除了想交流、想得到解答,有时候就是想有一个表达的机会,你机会给他了,基本他30%的需求就已经被满足了。如果提问者还会得到一些小礼品,那么50%的满意度已经有了。

以上吧,就是我读了这篇文章的想法。总体来讲,如果把演讲当作一个可控的工程,让每个环节都有范式可依,有章可循,这样演讲效果和演讲时间基本都是可控的了。几乎所有的公开演讲都有时间限制的,如果因时间控制得不好而仓促结束,这比某个环节讲的不好还要糟糕,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嘛。

接下来我谈一谈我学了这个课程的总体感受。

总结:将技术演讲工程化

从演讲效果上讲,演讲从低到高有好几个层次:

  1. 讲清楚了,这个时候逻辑是清晰的

  2. 观众听明白了,并且感觉受益了,听众觉得有价值

  3. 现场效果好,观众不时发出笑声或鼓掌,效果好,就像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那样

要达到第三个层次是很难的,大部分人第一个层次都很难做到,大多数人都很难有条理地将事情请明白。但讲明白,还不代表对听众有价值。在第三个阶段,就不只是讲清楚和有价值这么简单了,是要在总体逻辑连贯的前提下,增加幽默效果。就像天上的星座,以猎户座为例,猎户座各个星星之间本来就是没有连线的,是我们人类在想象中给它画上了这些线。在第三阶段,我们要特意擦掉那些使逻辑看起来更清晰的线,使演讲效果更加简洁,更具幽默感。

具体而言,我读了这个课程以后,有如下收获:

  1. 将演讲工程化,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演讲效果和控制好演讲时间。包括开场公式、问答环节公式、收尾公式等。
  2. 一场好的演讲绝不是演讲者在独舞,好的演讲者要懂得和他的听众保持「交流」。神枪手都是拿子弹喂出来的,优秀的演讲家都是一场场演讲历练出来的。
  3. 神经元是人类思考的基础,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多,越容易记忆和理解。演讲内容如果想让听众理解和记住,就要刻意和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。那么虚无缥缈的概念,在听众离场的时候,就已经被忘到九宵云外了。使内容具象化,充满画面感,才有可能刻到听众脑海里。
  4. 故事的结构是这样的: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。人人都想听故事,讲故事是一般人提升演讲效果的不二法门。如果忘记了这个故事结构,没关系,就想一想白岩松讲的那个抗疫故事。
  5. 刻意加点幽默,能让现场效果更好。
  6. 演讲者手势,最简单的就是双肘90度沉于身体前方左右两侧,手掌与舞台垂直,做切西瓜状。「切西瓜式」,看人家这个名称起的多好,一下子就记住了,因为它是具象化的。
  7. 演讲者的穿着,牛仔裤+黑色T恤。
  8. PPT,一图胜千言。要花些心思,将逻辑清晰的横向列表,变成一下看不懂的竖向列表。删除多余的文字,多添加一些图标、背景色块和箭头。演讲用的幻灯片是作为一张画呈现的,并不是作为一页书呈现的
  9. 紧张是人类公开演讲都有的情绪,是天生的,唯有多多刻意练习,录音练习、架摄像机练习、找朋友当面练习等等都可以。
  10. 正确和理智地对待演讲四要素:演讲者本人、内容、道具和听众。内容要随听众而变化,道具要为演讲服务。PPT也是演讲者的道具之一。在内容上一核三点很重要,想明白听众可能会怎么向别人介绍我们这场演讲,为什么会这样,有什么用途,听众如何做到。

以上就是所有内容了,不知道你学习了之后有什么感受,欢迎分享讨论。如果你想要本文的PDF版本,可以在#公众号:艺述论 回复数字「101」下载。我们下期再见。

2021年3月2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