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为雪花创作法?
美国物理学家兼小说家兰迪·英格曼森(Randy Ingermanson),大概在2000年左右最早是在他的个人网站“高阶小说创作”(Advanced Fiction Writing)提出雪花写作法(Snowflake Method),随后在相关写作课程和电子杂志中推广。该方法后来被系统性地整理成书,并正式出版。2022年中译本《雪花写作法:10步写出一篇好小说》在中国大陆问世。
我在2020年左右亦有类似的想法,但并没有形成结构化的著作。我接触结构化创作比较晚,再者,当时我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较少。凡要有所作为,一,必须要走在前沿;二,在有跨界产生新思想的时候,需要投入时间、精力,让它开花结果。
什么是雪花创作法?简而言之,就是用结构化、工程化的思想,在小说创作项目立项之时,就看到该项目的结果。就像Rust语言,在编译的时候就看到了运行的状态——Rust是一种注重内在安全的静态编译型语言,所有Bug会在编译时展露无遗,不会在运行时才暴露出来。
雪花创作法详解:从创意到完整小说的系统化方法
雪花创作法(Snowflake Method)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兼小说家兰迪·英格曼森(Randy Ingermanson)提出的一种系统化小说创作方法,其核心思想是"由简入繁,逐步扩展",就像雪花的形成过程一样从简单六边形逐渐发展出复杂分枝。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喜欢结构化写作的创作者,尤其对情节复杂的类型小说(如悬疑、奇幻、科幻等)非常有效。
一、雪花创作法的10个核心步骤
第1步:一句话故事梗概(1小时)
用意识流方式,马上写下关于这本书的所有想法;一句话概括主角和他的目标,50字以内。写好后凝思,这部小说面向的目标群体是谁,与哪本书类似,小说的故事题材是哪一个。
用一句话(不超过15个单词)概括你的小说核心,主要包含:
- 主角身份
- 核心冲突
- 故事特殊性
示例: "一名退休杀手为保护邻居女孩而重出江湖"(《这个杀手不太冷》简化版)
技巧:
- 避免使用角色名字(用身份描述更吸引人)
- 包含戏剧性矛盾
- 可以模仿电影海报的标语风格
这句话稍加修改,就是一个不错的书名。
在这一步,能不能搞清楚:
- 面向的读者群体是谁?与哪本书的目标群体很接近?
- 小说的故事题材是哪一个?
以上面这个示例来说,一名退休杀手为保护邻居女孩而重出江湖,目标群体应该是30~40岁的中年大叔,看书时间多在早上或晚上通勤时,因此在这两个时间段发书可能最好。对标《特工易冷》。题材:都市。
主角的显式身份和隐式身份分别是什么?是如何构成主角的内部矛盾的。
故事的主线是冲突的本质!核心的爽点也围绕着冲突的本质!我们的一切想象都指望着冲突的本质!即,人设本身的矛盾冲突。
第2步:段落式扩展(1小时)
利用三幕式结构添加3个关键节点。写一个五句式的摘要。重点关注危机事件和主人公所做的决定。
3个关键节点。分别是哪3个?
脱轨点。 转折点。 不归点。
脱轨点意味着故事的展开
转折,不一定是主角的转折,也可以是其他角色的取死之道,没有主角,他们可能不会死,但有了主角,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个场景死,不然主角不就被困到这个场景了么。
脱轨与转折都是坍落,如同泥石流一样,哗啦冲了下来,不可挽回。不归点意味着故事的推进不可返回。
将单句扩展为五段结构:
- 故事背景和开场事件
- 主要冲突的第一次升级
- 中间点的重大转折
- 主角陷入的最低谷
- 结局的解决方式
示例模板:
[主角]生活在[世界背景],某天[触发事件]打破平静。他试图[初步行动],却导致[意外后果]。当[中间点事件]发生时,主角必须[艰难选择]。在[危机场景]中,他几乎[失败/死亡],但最终通过[关键领悟]实现了[结局]。
这个模板填充后,稍加润色,就是一个简介。
第3步:角色档案(1-2小时/角色)
为每个主要角色建立包含:
- 姓名/年龄/外貌
- 故事目标
- 核心动机(表面动机vs深层动机)
- 关键性格特征(3个优点+3个缺点)
- 角色弧线(如何变化)
进阶技巧: 为每个角色设计"秘密"——即使最终不写进小说,也能让角色更立体。
所以我们必须对于创作小说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性认识——一个整体的预构,整体的结构性认知。这不仅要求着你的基本技能,基本的创作能力,也同时要求着,你对于你的故事的整体形象的感知。你没有这个框架,没有完本的经验,你必不会有这样的预见。就算你是直接莽的选手,也是在打磨你的“胸中之竹”罢了。
第三步所谓创建角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?
其实是在结构性上的填充。更多的侧重于功能性的填充。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关键情节分配给他们。同时要考虑,他们适不适合这样的题材,会不会超出结构的限制。
第4步:场景清单(3-5天)
将五段结构扩展为多场景列表,建议:
- 传统三幕剧:15-25个关键场景
- 每个场景用1句话描述
- 标注场景的POV(视点人物)
- 标记冲突类型(人际/内心/环境)
场景卡模板:
场景#:[编号]
位置:[地点]
POV:[视点人物]
冲突:[类型]
核心动作:[人物做什么]
转折点:[如何改变故事方向]
第5步:角色视角分析(2-3天)
从每个主要角色的视角重写故事梗概,揭示:
- 该角色认知的"故事真相"
- 与其他角色的认知差异
- 角色不知道的信息(创造戏剧反讽)
这一步是在回顾、修改、完善。
第6步:四页大纲(1周)
将场景清单扩展为4页A4纸内容:
- 每场景扩展为1-2段落
- 加入关键对话片段
- 标注情感节奏曲线
- 确保每个场景都有"价值转变"(如希望→绝望)
让人物和情节与设定配套。
第7步:完整人物表(2-3天)
详细到次要角色:
- 每个人物的背景故事
- 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图
- 口头禅/标志性动作
- 在故事中的功能(如"导师""反派帮手")
第8步:场景电子表格(1周)
用Excel创建场景管理表,包含:
- 时间线
- 地点转换
- POV切换频率
- 冲突强度评分(1-5分)
- 伏笔/填坑对应关系
第9步:叙事结构优化(3-5天)
检查并调整:
- 悬念的分布节奏
- 信息揭示的顺序
- 情感高潮的间距(建议每1.5万字一个小高潮)
- 多线叙事的平衡性
第10步:初稿写作(根据长度)
此时才正式开始写正文,建议:
- 每天固定字数(如6000字)
- 不回头修改(标记需要修订处即可)
- 定期对照场景表检查进度
二、雪花法的核心优势
- 风险控制:在投入大量时间写作前就发现情节漏洞
- 角色驱动:确保每个角色都有完整的行为逻辑
- 节奏保障:通过前期设计避免中间部分疲软
- 灵活调整:修改大纲比修改成稿容易得多
三、适用与不适用的情况
最适合:
- 复杂多线叙事(如《冰与火之歌》式结构)
- 需要严密逻辑的推理/科幻小说
- 新人作者建立系统化写作习惯
- 容易"写偏"或"卡文"的创作者
可能不适合:
- 意识流等实验性文学
- 即兴创作型作者(可能感觉束缚)
- 超短篇小说(过度设计)
除了结构化创作,还有一种创作哲学叫意识流生命体验式创作,它强调天马行空,自由自在地创作。这种创作方式可以足够发挥作者本人的创意,但更适用于有经验的创作者,脑中有蓝图,胸中有沟壑,知晓接下来故事怎么发展,不会写偏。
四、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问题1:"按大纲写失去新鲜感" → 保留20%灵活空间,允许次要情节自发发展
问题2:"角色不按预设行动" → 返回第3步修订角色动机,可能发现了更真实的性格
问题3:"前期准备时间太长" → 适当简化步骤,核心是1-4步必须完成
五、其他思考
小说创作是有自己的规则的,不同细分的小说品类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律,例如注重爽文的网文创作。因此,在应用雪花创作思想时,还要考虑细分品类的特殊规律。
举个例子,在网文创作中,前三章的期待感非常重要,它决定了读者能否添加书架,因此在第1步“一句话故事梗概”,在书名、封面、简介,在第一章,甚至前三章,在这些地方,需要特别注意建立足够的期待感抓住读者的心。
2025年4月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