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🔰 如何写好人物对话?

🕒 Published at:

如何写好人物对话?

目录

故意添加语气词、人物动作、人物神情的描写

不好的示例:

张三说:“我觉得你杀不了我。”
李四道:“不,我觉得我杀得了你。”
张三说:“我觉得你杀不了我。”
李四道:“不,我觉得我杀得了你。”

修改后:

“哦,就凭你?”
张三冷冷一笑,眉宇间便透出几分不屑来:“你觉得,你杀得了我?”
“那就不妨试试!”
李四一声狂吼,踏步向前,手中剑……
“哦,就凭你?”
张三冷冷一笑,眉宇间便透出几分不屑来:“你觉得,你杀得了我?”
“那就不妨试试!”
李四一声狂吼,踏步向前,手中剑……

这个方法的核心,就是加入对于人物的语气词、动作和神情描写,以及调整人物和对话的位置。

什么是语气词?

例如冷冷一笑、一声狂吼。

什么是动作?

例如踏步向前。

什么是神情描写?

例如眉宇间透出几分不屑等。

动作、神情、语气从哪里来?

下面说一个相关的问题:我们写对话,要注意多写动作、神情和语气,那么怎么写,这些概念从哪里来?

一个偷懒的法子就是从影视中的人物上来,从老戏骨身上来。老戏骨演什么像什么,为什么?因为他们把角色演活了。

比如陈道明,演过皇帝形象,观察他在剧中表演的言行举止,小细节写到位了,语气写到位了,台词自然而然对味了。例如:

皇帝来回走动,久久不发一言……慢慢将眼神抬起,指着百官道:
“朕一看到你们就痛心疾首,那百姓都尸横遍野,你们好端端在这站着,如何有得脸面?”
皇帝来回走动,久久不发一言……慢慢将眼神抬起,指着百官道:
“朕一看到你们就痛心疾首,那百姓都尸横遍野,你们好端端在这站着,如何有得脸面?”

演员为什么这样演,与他理解的角色性格有关,他认为应该这样演。

写作亦是如此,动作、神情、语气都要围绕角色的性格展开。

下面是一个深谙对话写作技巧的高手,他运用技巧写了一段教人这些技巧的对话:

大师安于用“说”与“道”,有时候用用也无妨

“写网文如何避免 xx 说,和 xx 道呢?”

面对题主的疑问,我表示嗤之以鼻:“你干嘛避免,金庸古龙王小波,莫言鲁迅,哪个不是能‘说’会‘道’的?”

将发言的角色放在中间

“可是……”题主面露难色,“现在的人看得都烦了呀!”

不超过 10 个字的两人简单直白对话,什么也不加

“那好办!”

“咋办?”

“直接像咱们现在这样,只写对话内容,不写人物不就完事儿了?”

多角色对话,加上称谓

题主瞪大眼睛,眉头拧了起来,眼睛里透着揾怒:“你说得倒是简单,可我又不是只写夫妻二人的枕边话,咋就能一直保持两个人呢?”

我微微叹气,又摇了摇头。

“你叹气作甚?”

“悟性太低。”

“啥?你……”

我打断了他:“你瞅瞅下边这段话。”

我清了清嗓子,给题主举例:

“悟空,前方有个女子。”

“师父,那是妖精!”

“大师兄啊,你整天就知道妖精妖精的,这回该是看走眼了吧?”

“诶,二师兄,大师兄什么时候出过错儿,还是小心为妙。”

“呆子,你是不信任俺老孙?”

“师父,大师兄他又凶我……”

“悟空,不得胡闹。”

“哎呀,大师兄,二师兄,你们就少说两句吧。”

看完例子,题主若有所思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加上人称?”

塑造角色独特的气质(个性、语言风格)

“不错,除了人称之外,还需要塑造出一种‘角色感’,即在一个团队里扮演怎样的‘角色’,这样就算是去掉人称,也足够令人分辨。比如‘刺头’是悟空,跟悟空斗嘴的一定是八戒,劝架的一定是沙僧,有威严的一定是唐三藏,你只需要再一开始表现出一个角色,其他人在团队里的定位就能帮助读者脑补出角色的身份。”

“那……总感觉好麻烦的样子。”

“写书本来就是麻烦的一件事,如果你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形象塑造得够好,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。”

说到这里,我想了想,觉得要说服题主还不太足够,于是开启了长篇大论:

每个人说话的用词风格不要一个模子。

比如王胖子是个大老粗的人,他就会说:“那龟孙子敢在俺面前叫唤,俺非扒了他的皮不可!”

隔壁老王是个长者:“那厮一身蛮夷之气,须得教他知道厉害!”

你以为我说的是说话风格?

非也!

王胖子是粗人,他看到的是“叫唤”,直观的就是“叫唤”这一动作;而长者比较睿智,他就会把“叫唤”转化成“蛮夷之气”,形容的是他对“叫唤”的感觉,而不是“叫唤”这一动作。

这才是两者的区别,是重点。

如果你想明白了这一点,并且秉承一个人物一种说话风格的特点,就算是人物众多,读者也能仅凭对白判断出说话的角色。

“哦……也就是说,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就给每一个人物设定不同的语言风格,对吧?”

“学到了?还不赶紧去实践!你真以为像前边那样把对白接在动词或者动词+名词后面是长久之计啊?写久了读者还是会腻味,所以提升自己人物塑造的能力,才能让小说更加细腻!”

一句话分两部分,第一部分结尾用什么标点?

合在一起的情况下该用什么标点,在分别的时候也用该标点。例如:

“那你可得好好记清楚了。”
“嗯嗯,”我急忙打开自己的小本本,翻开空白的一页,“我会记清楚的,你说吧。”
“那你可得好好记清楚了。”
“嗯嗯,”我急忙打开自己的小本本,翻开空白的一页,“我会记清楚的,你说吧。”

“嗯嗯”的后面,用的是逗号。

话说一半,剩余部分用其它代替,或让读者猜

原版

金莲说道:“你若有心,吃我这半盏儿残酒。”
武松说道:“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!”
金莲说道:“你若有心,吃我这半盏儿残酒。”
武松说道:“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!”

泛音版

“你若有心?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嫂嫂休要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“你若有心?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嫂嫂休要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
第二个版本只说了一半。

这里提到了泛音,这是从音乐中借来的概念。

什么是对话中的泛音?

指的是正常表述性对话中那些相对隐蔽、模糊或微弱的回声和余音。总之,不是主要的、显式的,而是隐蔽的。

image-20240117221216109

重音:只留重点(重音),其余删掉

重点版

“吃了它。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不识羞耻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“吃了它。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不识羞耻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
这个好!网文小说喜欢这种语言风格。

重复单句

重复的时候,动作也是同步的。为了写作上的方便,将重复的话语叠放在一起了。

泛音基础上的重复版

“你若有心,若有心......?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嫂嫂休要.......休要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“你若有心,若有心......?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嫂嫂休要.......休要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
在重音基础上的重复版

“吃了它,吃了它。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不识羞耻,不识羞耻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“吃了它,吃了它。”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“不识羞耻,不识羞耻!”武松猛地背过身。

切换角色,话先行

切换角色时,让角色先说话,用话语带动对人物神态、语气、动作、心理的描写。

举例:

“不冷?"
金莲用拇指食指使劲儿捏了一下武松的肩胛。
武松不吭声,低着头用铁箸拨弄火盆里的木炭。
"你不会,"金莲劈手便夺过铁箸,"我来!"
她用眼角余光偷偷掠过武松的胸膛,咽了一下口水。
武松感觉坐在冰窖里,嗓子却燥热,像吞了一团火焰。
金莲瞥了一眼佛塔似的身躯,扔下铁箸,扭身斟了盏酒。
她用力抿了一口,辛辣像蛇,从喉咙直游到头顶。
"你若有心?"
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"不识羞耻!"
武松猛地背过身,
"哎呀……"金莲笑得花枝乱颤,"玩笑,玩笑,莫当真,莫当真。"
说着,一滴泪从眼中坠下,她举手不经意擦掉。
“不冷?"
金莲用拇指食指使劲儿捏了一下武松的肩胛。
武松不吭声,低着头用铁箸拨弄火盆里的木炭。
"你不会,"金莲劈手便夺过铁箸,"我来!"
她用眼角余光偷偷掠过武松的胸膛,咽了一下口水。
武松感觉坐在冰窖里,嗓子却燥热,像吞了一团火焰。
金莲瞥了一眼佛塔似的身躯,扔下铁箸,扭身斟了盏酒。
她用力抿了一口,辛辣像蛇,从喉咙直游到头顶。
"你若有心?"
金莲轻捏半盏儿残酒,擎到男人唇前。
"不识羞耻!"
武松猛地背过身,
"哎呀……"金莲笑得花枝乱颤,"玩笑,玩笑,莫当真,莫当真。"
说着,一滴泪从眼中坠下,她举手不经意擦掉。

如果切换角色时,角色没有说话怎么办?

没说话,就说他“没吭声、没搭话、没说话、没理睬”等,都是可以的,例如上面第二句中“武松不吭声”。也可以不说说话的事,直接写反应,例如第五句。

少用“道”,只用“说”

有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动作、语气、神态去写,写的多了,反而重复,让读者生厌。这种情况下就简单用“说”,但不用“道”或“说道”。

海明威的《老人与海》一向被认为是对话简洁有力的典范,看一段它的对话:

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,孩子对他说,"我又能陪你出海了,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。"
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,孩子爱他。
"不,"老人说。"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,跟他们待下去吧。"
"不过你该记得,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,跟着有三个礼拜,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。"
"我记得,"老人说。“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。"
"是爸爸叫我走的。我是孩子,不能不听从他。"
"我明白,"老人说。"这是理该如此的。"
"他没多大的信心。"
"是啊,"老人说。"可是我们有。可不是吗?"
"对,"孩子说。"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,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。"
"那敢情好,"老人说。"都是打鱼人嘛。"
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,孩子对他说,"我又能陪你出海了,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。"
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,孩子爱他。
"不,"老人说。"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,跟他们待下去吧。"
"不过你该记得,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,跟着有三个礼拜,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。"
"我记得,"老人说。“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。"
"是爸爸叫我走的。我是孩子,不能不听从他。"
"我明白,"老人说。"这是理该如此的。"
"他没多大的信心。"
"是啊,"老人说。"可是我们有。可不是吗?"
"对,"孩子说。"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,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。"
"那敢情好,"老人说。"都是打鱼人嘛。"

作者用了大量的角色中间放置法。但作者没有过多地用语气、神态、动作去水文。

对话内容长,怎么办?

这里有一个截短的示例:

'大人,大人,不好啦!那群死老头又来了。"
“嗯?不是给过他们每人一吊钱了嘛,还想怎样?"
许大人面有愠色。
"大人,他们说昨个儿给的钱不够,还要一吊。还说....还说.
“还说什么?"
“还说大人今个儿不发钱,以后生出的孩子木有小JJ。"
"岂有此理,老子和他们拼了!"
许大人暴跳如雷,啪的一声将手中的玉盏摔碎,随即抽出侍卫腰间的朴刀冲出门外,。
'大人,大人,不好啦!那群死老头又来了。"
“嗯?不是给过他们每人一吊钱了嘛,还想怎样?"
许大人面有愠色。
"大人,他们说昨个儿给的钱不够,还要一吊。还说....还说.
“还说什么?"
“还说大人今个儿不发钱,以后生出的孩子木有小JJ。"
"岂有此理,老子和他们拼了!"
许大人暴跳如雷,啪的一声将手中的玉盏摔碎,随即抽出侍卫腰间的朴刀冲出门外,。

第 4 行,这个角色发说的话,被人为截断了,这是一种处理手段。

更多的方式是另外一种:分段。将长的对话分成几段,每一段都使用独立的引号,段与段之间并没有其它的东西连接。分段,也是一种暂停,在故事文本转变为语音后,分段的地方是有一个小停顿的。

回顾

对话要有味道,关键还在于情节与人物。

情节设计得精彩,小说中的人物根本来不及坐在那里聊天,真正好的角色发言,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例如《海贼王》开篇中,香克斯对山贼说:“你欺负我没有关系,但不能欺负我的朋友!”这句话就不是简单的对话中的一部分,它同时也是情节的转折,也是角色香克斯的形象刻画。

在于人物,指的是先将人物的性格设计好,人物说什么话,都是性格决定的。

重点与重复是一对好技巧。有时间、节奏慢,就重复一下;其它情况就简单呈现重点,其余删除。当对话中只留重点内容时,作者就必须通过添加角色动作、神情、语气词,帮助读者理解内容。

涉及多个角色的场景,在切换角色时,先写 TA 说的话。

如果一个人物说的独立很长,这是不合理的。要别人打断他,向他提出问题。或者让他停下来喝口茶,润润嗓子。

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