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创作法——简化、对立的情绪设计
情绪创作法将情绪视为叙事的核心驱动力,其本质是通过简化、对立的情绪设计构建人物行为底色。
情绪创作法是一种让故事里的人物活起来的好方法,它把情绪比作物品的颜色,就像画画时用的基本色一样重要。如果颜色乱七八糟,画就不好看;如果情绪设计得清楚分明,人物就会更真实、更有趣。比如,在琉球岛的故事里,岛民们一开始看到男2号对女1号那么好,觉得女1号在欺负王子,心里就很气愤,这种气愤就像他们的基本颜色,影响着他们的言行。后来,女1号帮忙解决了岛国的危机,还治好了以前的病毒,岛民们知道了真相,心里又觉得愧疚,这时候愧疚就成了他们的新颜色。这种从气愤到愧疚的变化,就是一个简单的情绪弧线,让故事更有意思。
再比如男1号,他本来不该去琉球岛,但看到男2号总跟着他的老婆女1号,怕女1号留在岛上当王妃不回来了,心里就吃醋,吃醋就是他此时的基本情绪。等到危机解决后,男2号想留女1号在岛上生活,女1号却马上拒绝,坚决要和男1号一起回去,还说要快点走,这时候男1号心里就变得很骄傲,骄傲成了他的新情绪。你看,情绪从吃醋变成骄傲,就像从一边走到另一边,简单又对立,变化很快,这就是优质的情绪设计。
总之,情绪创作法就是要让人物的情绪简单清楚,在合理的故事里快速变化,这样读者会觉得人物更生动,故事更吸引人,读起来也更开心。通过这种方法,作者可以轻松地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,一起经历故事的起伏。
最后总结一下,情绪创作法有两个原则:
原则一:简单。在一个剧情中,一个人物的主要情绪不多,两三个,三两个,不能再多了。
原则二:对立。当人物走过剧情,情绪发生了弧线变化,从0度走到了相反的180度。
在设计剧情时,我们基本可以先确定好人物在两端的对立情绪,再填充中间的逻辑合理的情节变化。对于不好看的情绪,繁杂而没有弧线美的情绪变化,我们除了美化它,还有一种选择就是直接略过它。我们只需要把精力放在主要的有美感或爽感的情绪变化上就可以了,这叫做有舍才有得。
11 月 11 日
该文由 rustpress 编译。
评论